【从未名湖到日月潭•纪实】携手并进 迈向卓越: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团赴台学术交流纪实

来源: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05-20 00:00:00

编者按: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学人绵延的情谊。一纸热情的邀请,拉近了两岸大学间的距离。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率领百人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期间,北京大学在台湾大学隆重举办“北京大学日”系列活动,并参访中研院、成功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高雄)、东海大学等台湾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多项交流合作协议,拜会台湾友好人士与机构。此外,北大学生艺术团的40名同学还将在台举行4场文艺演出。此次访台,无论是在人员规模、活动层次还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际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为两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信在友好与互利的氛围下,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将结出新的硕果。

在这个清新的初夏时节,愿北大之行带去燕园学子的问候,满载着交流合作的成果,将宝岛的情谊带回燕园,带到北大师生身边。

应台湾大学邀请,2011年5月8日至15日,周其凤校长率领北京大学135人代表团访问台湾,展开北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校际交流活动。在台期间,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台湾大学、中研院、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东海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高雄)等台湾高校和科研机构。多年来,北京大学积极拓展与台湾教育界、学术界的实质性、高水平合作,通过开展“强强合作”,交流互鉴,共创双赢。此次所访问的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各具特色,在岛内拥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并与北京大学有着多年的友好合作。规模空前的访问,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北京大学与台湾相关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创了两岸教育、学术交流的新局面。

台湾大学:两岸共听傅钟鸣

台湾大学是台湾规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学,于1945年在建立于日据时代的台北帝国大学的基础上改制建立。台湾大学现辖有台北市境内的四大校区以及溪头实验林,全校占地约达全岛陆地的百分之一。台湾大学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长(北京大学前校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风著称,其教授、学生与校友皆对当代台湾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其校园也是多次民主运动、学生运动的策源地。台大发展至今,已成为华人社会最具声望的高校之一,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

台湾大学与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曾在北大学习或任教的胡适、傅斯年先生,在赴台后先后担任台湾大学校长,并对台湾的教学、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两校实质性合作始于1995年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备忘录。此后,无论从校际或院系层面,两校均保持着密切、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2005年12月,应台湾大学植物学研究所的邀请,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院士率高级行政代表团和学生艺术团一行50人访问台湾大学。

2006年10月,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回访北大,许智宏校长和李嗣涔校长续签了两校合作交流协议书。崭新、详尽的协议框架,大大推动了两校的交流合作。2007年7月,为了促进和扩大双方在学生交换方面的合作,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签署了《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交换学生协议书》。2009年7月,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率北京大学学术参访团赴台访问,在参访台湾大学之际,周校长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校合作的建议;2009年9月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泰然教授访问北京大学,双方的交流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2010年10月,台湾大学李嗣涔校长访问北大,双方签署了《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策略联盟备忘录》和《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合办双学位计划备忘录》,两校建立战略合作的序幕由此拉开。2010年12月20日,台湾大学李嗣涔校长率119人代表团来访,举办北京大学“台湾大学日”系列交流活动,开创两校交流新局面。

5月9日,“北京大学日”在台大举行。上午,周其凤校长发表了题为“携手共进,迈向卓越”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浪潮正在使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发生重要变革,北大和台大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为两校跨越海峡、实现历史性合作奠定了现实基础。周校长回顾了北京大学自1998年以来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他强调,在北大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的过程中,台大是北大极为重视的合作伙伴,两校在学科建设、校务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互补互利之处。为此,他提出对北大和台大未来合作方向的三点构想,认为两校应该在建立稳定的科研与人员交流机制、发挥学术与人才优势、为两岸的社会进步与人民福祉服务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美好明天。此外,两校代表还签署了《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交换学生计划协议书》、《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台湾大学图书馆交流合作协议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书》等重要文件,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展深化。

当天下午,两校院系教授、管理人员分别参加形式多样的专场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在北大—台大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大家围绕互聘教授、建立两校双学位项目、加强学生交流及科研合作机制等两校未来合作的重要事项进行坦诚的探讨和交流,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双方一致认为,“台湾大学日”和“北京大学日”的举办,已经为两校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显示出广阔的合作前景。两校将以务实的态度,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积极支持,鼓励大家探索建立两校新的合作机制与平台。

为配合此次“北京大学日”的举办,追溯台湾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人员延续、精神传承上的历史渊源,台湾大学特别策划举办了“台大与北大的时空交会”的主题展览,以李嗣涔校长在北大的演讲内容为主轴,全面反映了两校的历史联系和深厚情谊。展览以生动翔实的图片资料,集中体现了两校在过去百余年中,于学术交流、人员来往等诸多方面的交会历程,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经由两校共同推动所不断加深的合作友谊。周其凤校长率北大师生团队仔细观看了展览,并邀请台大图书馆在未来将这一展览移至北大展出。

中研院:合力治学育英才

中研院是台湾地区学术研究最高机构,肩负提升人文及科学研究、培养高级学术人才和提出政策建议的任务,并拟定学术研究方向,评议研究组织,促进学术合作与联系,追求学术卓越,为台湾的学术研究建立了新的知识典范,蓄积了丰沛的研究能量。研究院下设数理科学组、生命科学组、人文社会科学组共24个研究所(筹备处)及7个研究中心。过去10年中,中研院学术竞争力持续提升,发表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该院曾举办 “国际科学院院长论坛”,“中研院讲座”,规划博士学位“国际研究生学程”等,并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回馈社会,营造优良的研究环境,提升台湾的学术质量。

周其凤校长在中研院致辞

中研院于1927年由李煜瀛(石曾)先生提案设立,在蔡元培先生的组织筹备下,于1928年正式成立。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和胡适,都先后担任中研院院长,并为中研院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中研院与北京大学的多个院系有着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例如,其经济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共同举办两岸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最初于1996年,由时任中研院经济所所长的许嘉栋、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共同发起举办。北大相关院系与中研院研究所的学术交流和人员来往,为双方的学术研究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月10日上午,周其凤校长率领北大代表团访问中研院,翁启惠院长等领导对周其凤校长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近年来,中研院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已与北大相关院系有多层次的合作,希望未来能够在此基础上与北大重点推进自然科学方面的合作。

周其凤校长则详细介绍了北大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战略。他强调,北大学科设置完整,学术水平较为均衡,具备发展交叉及前沿学科的有利条件,同时北大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也鼓励教师加强对现实的关注,努力解决重大社会民生问题,这些特色都与中研院有着许多互补之处,相信通过这次来访所搭建的平台,将有助于增进彼此的合作。

周其凤校长与翁启惠院长共同签署了《北京大学与中研院学术交流合作总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加强研究人员的互访,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并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博士生培养机制。在随后的座谈中,中研院相关教员就北大的学生交换、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向周校长提问,同时也分享了中研院所开展的“博士培育计划”及“暑期研习营”等成功经验,并为北大与中研院人员及科研交流机制的确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台湾师范大学:多元发展求真理

台湾师范大学前身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于1946年接收“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校舍与设备而成立。1952年,刘真校长有感学生品格陶冶之重要性,手订“诚、正、勤、朴”为其校训,近60年来均依此校训树立学风。现有教育、文、理、艺术、科技、运动与休闲、国际与侨教、音乐、管理、社会科学等10个学院、59系所、4学科,学、硕、博士班学生计15374人。近年来,该校以“古典人文风华,现代科技视野”的愿景,培养台湾发展高科技知识经济和国际化专业所需人才,以及教育、语文、信息、艺术、人文、理工科技及运动休闲等各个领域中的精英。

北京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签约仪式

近年来,台湾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系合作密切。此外,两校从2007年起,因奥运机缘,两校同样练习太极武艺的青年学生展开多次交流。2009年8月,两校在台北举办太极拳群像雕塑周年展时,时任台湾师范大学校长郭义雄教授提议,希望以“太极与大学之道”为主题,关注两岸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践行。2010年首届“太极与大学之道”论坛即为两校年度系列交流活动之一,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两岸高校的上百名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5月10日下午,周其凤校长率领访问团一行拜访台湾师范大学,并与台湾师范大学张国恩校长共同签署了《北京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学术合作交流协议》。协议商定,两校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包括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或从事考察等交流活动,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加强教师、研究人员及行政人员的交流、共享学术刊物和学术信息等。

中央大学:南北相望共发展

中央大学于1915年创建于南京,曾经是东南的学术重镇,当时有“北北大,南中大”之说。 1962年在台复校后,历经四十余年之发展,现已成为台湾地区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学校目前设有文、理、工、管理、信息电机、地球科学、客家等7所学院,21个学系和 51个研究所,学生人数达到万余人。同时设有7所校属研究中心及1所联合研究中心,并设有总教学中心、督导通识教育中心、师资培育中心、艺文中心、语言中心和体育室,是科学、人文荟萃的综合大学。中央大学近年来学术成就杰出,2009年“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进入前五百名。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发布2010年亚洲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央大学名列第58位。

中央大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与北京大学有着多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例如,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与台大地理系、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系在合作研究中,在台湾雪霸山考察时,首次发现了古冰川的确证,解决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在台湾引起了轰动。2007年6月,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所长陈家洵教授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工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并发表了学术报告。

北京大学与中央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5月11日上午,北大代表团一行访问中央大学,并与中大蒋伟宁校长共同签署了《北京大学—中央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书》,正式建立两校校际合作关系。在协议书的框架下,两校将在推动师生互访、共享图书资源、开展联合科研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共同提高两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政治大学:人文情怀关社会

政治大学于1927年创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学科著称的学府。其前身为中国国民党于1927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党务学校。1929年,学校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是当时培育政治人才的摇篮。1946年,“中央政治学校”与“中央干部学校”合并,定名为“政治大学”。蒋中正担任政治大学的永久名誉校长。

政治大学现有文、理、法、商、社会科学、外国语文、传播、国际事务、教育等9个学院、33个学系。其中,经济学、商学院、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学科均名列台湾前三。除此之外,政治大学拥有自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迄大学、硕、博士班的一以贯之的完整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共16,038人,教师684余人,研究员40余人。

北大代表团参访政治大学

政治大学与北京大学有着多年的友好合作。2010年4月,政治大学校长吴思华一行访问北大,并签署了《北京大学与政治大学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书》和《北京大学与政治大学交换学生计划协议书》,积极推动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两校学生交换项目正在实施,学生普遍反映在对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收获良多。

5月11日下午,北大代表团一行访问政治大学,周其凤校长与吴思华校长一致认为,近年来北京大学与政治大学院系之间的交流十分活跃,发展前景广阔。周其凤校长对于政治大学多年来为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表示钦佩,也希望两校能够依托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传统优势,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共同努力。当天上午,北大代表团的40名学生代表与政治大学学生进行了专场交流会,两校青年学子在坦诚的交流中分享成长心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东海大学:服务社会重实践

东海大学创办于1953年,于1955年开始正式招生,是台湾地区最早设立的私立大学。东海大学现设文、理、工、商、法、农、管理7学院,并有实习农牧场、都市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中心、建筑研究中心、牛乳实验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实验工厂等。东海大学倡导“教育必须与社会结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敞开大门为社会服务”的口号,与台湾中部地区企业界联合密切,举办各种技术及管理人员进修班、讲习会、研究会等。至今已发展为台湾顶尖的私立高校。

2008年7月,东海大学与北京大学签订《北京大学-台湾东海大学本科生交换计划协议书》,定期互派学生前往对方学校学习交流。两校学术交流也同样有着多年渊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11月,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院士一行访问东海大学,参加通识中心学术会议,两校就通识教育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周其凤校长率团访问东海大学

5月12日下午,北大代表团一行访问东海大学,得到东海大学以及台中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周校长介绍,目前北大和东海大学开展的学生交换工作进展顺序,双方都十分积极地推动这一项目,希望未来能将两校的合作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当晚,北京大学—东海大学学生表演交流晚会在东海大学音乐厅举行。东海大学学生所带来的“破铜烂铁打击乐表演”以及打击乐《台湾民谣组曲》,表演形式自由开放,舞台编排幽默感十足,令人耳目一新。北大学生艺术团也献上了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歌舞组合及极具民族韵味的民乐合奏等节目。

成功大学:后起之秀放光彩

成功大学首创于1931年,原名“台南高等工业学校”。因其位于台南延平,后以“成功”为名,来纪念延平郡王郑成功开台之功。成功大学以“穷理致知”为校训,学风严谨,成长迅速。于2005年成为台湾“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的两所重点大学之一。成功大学在理、工、医、人文、管理、设计与规划等领域均表现杰出,在台湾的高等教育界有“北台大,南成大”的美誉。

周其凤校长与成功大学黄煌辉校长交谈

2009年4月,成功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北京大学与成功大学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书》和《北京大学与成功大学交换学生计划协议书》,近年来两校在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换方面保持密切合作。两校院系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也十分活跃,2010年11月,成功大学工学院游保杉院长一行访问北京大学工学院,与陈十一院长等就现代工学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就双方开展学生交换等进行了规划。

5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代表团一行抵达成功大学访问。周校长对于两校工学院的合作感到高兴,并介绍了北大工学院即将承办的世界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等大型国际会议,也向成大师生发出了邀请。他还重点介绍了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方面的重要成果,希望能与成功大学有进一步的合作。此外,双方管理部门负责人还进行了深入的“一对一”交流,就两校校务管理和发展方面交换看法。

中山大学(高雄):续写合作新篇章

中山大学(高雄)的前身为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改组的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园面积7029公顷。发展至今计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6个学院,共计20个学系。有37个硕士班、14个硕士专班、27个博士班,以及1个通识教育中心,学生人数约有9500人,现有专任师资450余位,蔚然成为台湾南部的学术重镇。

1999年,北京大学与中山大学签署《北京大学与中山大学(高雄)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书》;2005年12月,许智宏校长率北大学生艺术团赴台访问,艺术团曾在中山大学进行交流演出;2007年,中山大学驻校巴洛克独奏家乐团应北京大学邀请,回访北大进行交流演出,为北大师生展示其独具风采的节目。

中山大学杨弘敦校长向周其凤校长赠送纪念品

5月13日,北大代表团一行访问中山大学,周其凤校长与杨弘敦校长共同签署了《北京大学与台湾中山大学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书》。中山大学杨弘敦校长指出,两校交流已久,北京大学与中山大学曾于1999年签订合约缔结姊妹校,1999年、2009年中山大学代表团曾两度访问北大,2007年许智宏校长也曾率团访问中山大学。此次由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率团前来,以大规模、高层次的团队显示出对于此次合作的重视。双方校长在具有历史意义的“蒋公行馆”再度签订双方合作协议,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签署协议之外,两校学生还以文艺表演祝福两校美好的未来。

当天令大家尤为感动的是,享誉华人世界的当代著名诗人、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光中先生特别在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候周校长一行,并引导周校长参观了自己的特藏室,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手稿。余光中先生表示,自己六十多年前曾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来因战乱未能赴学,他始终引以为憾。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又两次访问北京大学并举办讲座,对北大有很深的感情。他也祝愿北大能够一如既往地追求卓越,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担任领导角色。

文/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