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沈冬教授:台大薰风国乐乐团一甲子与台湾国乐发展

来源: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7-16 00:00:00

人愈花甲,可谓暮年之躯;乐近甲子,却值妙美之龄。六十年来,国乐于台湾本土历经成长与发展,迎来了今日之蓬勃;而恰逢六十周年的台大薰风国乐团,更是这一历程的见证。为此,2012年7月15日下午2点,来自台湾大学的沈冬教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殿以《台大薰风国乐乐团一甲子与台湾国乐发展》为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中乐学社指导教师毕明辉老师主持,中乐学社全体成员参加。

沈冬教授作讲座

沈冬教授自幼习练琵琶、筝等中国传统器乐(学生时代曾任薰风国乐团第二十五、二十六任弹拨首席)、获台大中文系博士学位、曾赴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音乐学,后任台湾音乐学研究所所长。沈冬教授现为台湾大学国际事务处国际事务长,同时亦是台大薰风国乐团的指导老师。

此次讲座,沈冬教授精心准备,旁征博引,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严谨的学者作风、出众的个人魅力感染了全场同学。讲座的主体内容分为四个章节:国乐的形成、国乐的实践、国乐的延续,种子的散布。四个部分相互串联,在浓厚的学术蕴意之中,以国乐为蓝本描摹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意向,从而带同学们领略了两岸共同的民族情怀。

讲座伊始,沈冬教授带同学们回溯至五四时期北大与台大首次“跨越时空的交汇”,从而开启了国乐于台湾本土的发展历程。关于台湾国乐的萌芽时期,沈冬教授强调了其“融汇西方概念、发扬民族传统”的特点,并以“由论辩而统一”为题,通过大量史料辅证,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国乐的形成。其后,教授向同学们描绘了传统音乐“由南京、重庆一路走来,在台湾落地生根”的足迹,并就此回顾了国乐教育在台湾从自发到自觉的历程。其间,教授还多次提及并介绍了刘天华先生、贺绿汀先生等众多民国时期的传统音乐名家,引起了在场中乐学子的强烈共鸣。

从第三章节起,沈冬教授通过引入对“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国乐队”的介绍和自身经历的回顾,对台湾国乐近四十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更加细致、生动的讲解。在这一部分中,同学们随“中广国乐团”的成长史,了解到了台湾国乐在乐团制度、谱曲配器等方面的改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单元,都是由民间现象起步,经历一系列的借鉴内化与改革创新,逐渐晕染出其厚重而璀璨的色彩——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正是如此,而其自身在台湾地区的发展更是如此——通过讲座,同学们得以回顾台湾国乐从民间汉乐队到现代民乐团的羽化历程。

第四部分中,沈冬教授重点介绍了台大薰风国乐团的历史,并以此为缩影进一步带同学们探讨了国乐乐曲编配等乐理层面上的问题。其中,沈教授为同学们播放了多段珍贵的影音资料,令同学们在丝竹琴瑟的韵律中对这一走过六十年风雨的乐团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在此之后,教授以“跨越时空的交汇”作结,表达了对中乐学社的祝福以及对中乐学子的鼓励。演讲部分之后的问答环节中,沈冬教授还就乐团建设、乐团发展等方面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被问及薰风之所以得以走过风雨六十年的品质时,沈冬老师颇为感慨地说,一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魅力,二是得益于人际与团队的整合。她说,这样一个团队是人与人共同成长的青春记忆,团的价值在于让你交到心灵契合的朋友——在这样的团中,人的价值与音乐的价值圆融一体。问答之后,毕明辉老师简单作结。沈教授与毕老师的提点,让在座同学们有如醍醐灌顶,并不得不叹己身之幸——幸得与良师为伴、与学社为伴、与音乐为伴。

昔,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乐与天地同,故天下治也”。而今,虽不敢言天下之治同音律相行,然民乐却一直是中华民族儿女系于灵魂间的纽带。一甲子的光阴里,有多少前辈且行且吟,造就今天传统音乐在整个亚洲的轰鸣——而未来的一甲子中,我们,将踏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