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北大-港理工-云大第三期服务学习计划纪实

来源:港澳台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7-22 00:00:00

【编者按】着眼于加强及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青年学子的交流与互进,依托学校港澳台地区的合作高校,北京大学在2016年开展了多个港澳台暑期交流项目,吸引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400余人次来校交流或社会实践。在这些暑期项目中,有共聚燕园、体验北大课程的文化厚重,更有奔赴各地感受不同地域的精彩。从辽阔无际的草原到温润的彩云之南,从书声琅琅的未名湖畔到历史悠久的长安古城,无不在感受着神州大地的神韵与丰姿。从志愿服务到文化考察,从暑期课堂到基层农村,大江南北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青春的感悟。

2016年7月12日,云南连心国际青年旅舍迎来了一群风尘仆仆的旅客,他们中很多人前一天刚从北京、香港抵达昆明,来不及歇脚就马不停蹄地奔赴位于昆明市郊的团结乡,他们是“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第三期暑期服务学习团”的近60名师生。初到连心国际青年旅舍,参加活动的10名北大学子和其他成员一样,惊叹于旅舍处处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设施和生态循环系统,更让他们期待的是即将在团结乡和港理工、云大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令人难忘的10天。

走访了解当地情况

7月14日是团结乡赶集的日子,与以往不同的是,农贸市场上大片蓝色的白族、彝族服饰中飘动着许多橙色的帽子,这是三校服务学习团成员的标志。这一天已经是他们第二次深入团结乡社区探访当地居民。小组成员时不时在某个摊位驻足,和摊主攀谈起来;或是在某户人家门口坐下,向正在乘凉的爷爷奶奶嘘寒问暖。走访过程中,北大同学和云大同学往往“主动出击”,先打开访谈对象的话匣子,再引导港理工同学克服语言障碍,加入聊天的圈子,帮助他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居民的生活状况。在中期的分享报告会上,港理工同学有感而发:“北大同学的开放包容、云大同学的热情主动,都值得我们学习。”

两天的社区走访,不仅让他们了解到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也让同学深刻认识到内地乡村城市化转型的困境。接下来的5天时间,三校同学根据社区的切实需要分成老人儿童健康、环境保护、地图阅读、民俗文化、放样测绘等5个小组,为团结乡的居民们提供“看得见”的服务。

了解到当地老人血压普遍偏高、儿童健康卫生意识淡薄,北大、港理工、云大的部分同学组成的老人儿童健康小组指导当地社工和儿童使用血压仪、体温计,并把收集到的老人儿童健康状况的数据图表交到当地的卫生站。此外,成员们还来到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以游戏、竞答等形式给机构的儿童上卫生常识课。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苏富丽说:“三年了,每次服务团同学们的到来都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

三校同学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在小组合作时也各有分工。测绘放样小组的服务对象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益食农庄;香港理工大学的同学凭借专业优势,计划为农庄绘制一副高精度的平面图,方便农庄的进一步规划。由于专业限制,北京大学的两名同学虽然不能向港理工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但他们用几天时间,扎根地头,捕捉农庄的每个细节,拍摄了精美生动的品牌宣传视频。

几天同吃同住同工作,三校的小伙伴之间愈发熟络。7月15日下午,三校师生共同参观乐居彝族古村落,当北大同学拍合照时,1名云大同学和1名港理工同学主动加入进来,在镜头前留下灿烂的笑容。16日晚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来到镇上向大妈们学习具有白族特色的舞蹈,三校同学之间没有了初来时的拘谨,毫无顾忌地在他人面前迈开令人“忍俊不禁”的舞步。北大同学宋再伟在活动感言中写道;“这次暑期服务学习最迷人的地方是分隔两地的我们,拥有相同的语言和对服务学习的热情与执着。十天相处的点滴感动,也成为了团结乡夜空中最亮的星,点缀起我们每个人的璀璨夜空。”

参观乐居彝族古村落

7月20日下午是最后的成果展示会,不少乡民赶来观看同学们的服务学习成果。会上,统筹本次服务学习计划的陈婧航老师再也抑制不住眼泪,她哽咽着说:“北港云第三期,是我至今为止最感动、最难忘的一期。”

告别团结乡的前一天晚上,三校的师生们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光不大,却隐约可见大家笑脸上依稀的泪痕。服务学习团的火种不大,却照亮了团结乡的一片天空。


项目简介:“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学生暑期服务学习计划”是由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三校联合开展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得到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大力支持。该服务计划以昆明市团结乡当地居民为服务对象,旨在让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青年学生探访并认识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建言献策,培养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世界公民素质,同时进一步增进三校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截至2016年,“北港云”已顺利开展3期,项目成效得到三校师生及社区居民的肯定。

专题链接:2016港澳台暑期项目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