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港声”站在沙海望北京--天安门观礼与西部之行

来源:香港文汇网 发布时间:2021-07-21 21:05:07

摄于青海湖边上作者与北大港澳台学生合照

在内地的“广场舞”界,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叫《站在草原望北京》。对我来说,七月上旬的行程也见到草原,确实有点“站在草原与沙海望北京”的味道。就在几天前,我非常有幸作为在京香港的青年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建党一百年庆祝大会;此后,我还与北大港澳台学生组成的未名扬帆班一起,前往甘肃敦煌和青海做国情实践考察。从东部到西部,从水泥森林到茫茫戈壁再到雪域高原,不用太多的文笔藻饰,只一路向前,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便呈现在眼前了。

现在想来,天安门前的壮丽景象仿佛就在昨天。7月1日早上,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建党百年的庆祝大会。很多人都在电视和网络上关注着这场典礼,但我想,线上的感受远没有身临其境来得震撼。随着合唱团的歌声慢慢飘上天空,当看到井然有序的现场、庄重严肃的升旗和最先进的战斗机歼20,听到习总书记沉稳有力的讲话,每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与这个伟大的党、与这个伟大的国家和人民血肉相通的融合感。我在《大公报》的采访中说:“中国再不是百余年前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我想这种中国式的、迈向星辰大海的自信,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十几亿人民的选择。

而此后的西部之行,也是让我见识祖国别样一面的又一契机。我很少去西北,之前一提到甘肃、青海,也不过会想到戈壁黄沙、丝路驼铃和一望无际的荒凉。但这次来到西北,除了戈壁黄沙,我还看到了明镜般的茶卡盐湖,看到了青海湖畔金灿灿的油菜花,以及海子笔下夜色笼罩的德令哈……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畅谈后,我和同行的孩子们更为这片土地的历史气息与文化积淀所深深打动。当跳出了自己的刻板印象后,眼前所见的复杂和多样总是让人无比着迷。或许,人也更容易在此时感受到个体的渺小。

从北京到西北,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一路走来,感受到的不仅是地理景观的多样性,更多的还有民风民俗多样性。如果问一个外国人,哪里能代表中国?他或许会想到北京和上海,但殊不知,想读懂这个复杂而生动的国家,非得自己多走走、多看看不可。尤其是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速度走向世界舞台,这样的参访便更有必要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又怎能看到柴达木盆地里繁忙的铁路线,以及西宁市内鳞次栉比的高楼呢?

在西宁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突然想起何伟(Peter Hessler)。何伟上世纪末来到重庆,将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江城》(River Town),为欧美世界乃至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发展的一个侧面。他的文笔极好,以至于我总想看他在中国再走一走看一看,再写一本书继续讲述今日中国的故事。这或许就是我们国情实践的意义吧:用自己的脚步真正丈量中国,不为外物所蔽,得出自己的判断。再看看身边的港澳台学子:他们不仅走了,还准备了简报做总结分享,认真将所学所感做好记录--由此,我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未来又多了几分期待。

作者/圖片:香港專業人士(北京)

協會秘書長 王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