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梦栖诗画里,心柏青海湖——2021北京大学港澳台学子青海、甘肃国情实践

来源:港澳台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8 15:55:19

编者按:

2021年7月5日至9日,北京大学港澳台“未名扬帆”班前往甘肃、青海展开国情实践,在实践中,同学们走访莫高窟与敦煌博物馆,从壁画与雕塑一窥千年前的繁华文明;漫步广袤大漠,体验丝绸之路的辉煌;沿着湖畔而行,看碧蓝湖水与天空交映;穿越蜿蜒山路,览尽牛羊漫山遍野的高原风光。这趟国情实践中,港澳台学子们用脚步丈量青春,深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俯瞰历史长河、体验民族风情;更用实践学习国情,从自然资源开发、历史文化保护、多民族共同繁荣的角度加深对祖国西北的认知。


丝路探源──领略敦历史人文

莫高窟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也是本次国情实践之旅的第一站。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同学们在敦煌博物馆中对莫高窟与敦煌的历史初步了解后,便进入石窟中欣赏壁画,感受古代至清代的艺术风采,解读绘画与雕塑中的佛教故事与寓意,参观著名的藏经洞,了解其中的历史因由与近代考古发现。次日同学们聆听敦煌研究院张元林教授的讲座──“敦煌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讲座从艺术史角度出发,谈敦煌壁画中的图像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使同学们对于壁画的图案的沿革,其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港澳台学子参观莫高窟

港澳台学子参访敦煌研究院

港澳台学子领略大漠风光

    第二日清早同学们来到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在这里同学们感受壮观的大漠风光,登上鸣沙山顶,便可看见一道道沙峰如金色波浪,气势磅礡、汹涌澎湃,月牙泉则像一弯新月,在黄沙漫漫中点缀,沙漠与清泉相伴的奇景也令人回味无穷。

参访鸣沙山月牙泉风光


湖光山色──青海触碰自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结束对敦煌历史的学习后,伴随着呼啸而过的风声与西北的明月,同学们从大漠走向高原,抵达青海去探索李白《关山月》中的青海湾。同学们首先游览大柴旦的翡翠湖与水上雅丹。翡翠湖是大柴旦独有的盐湖风貌,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及矿物质组成,因含有金属元素及卤化物,盐床呈青绿色如翡翠故得名。水上雅丹则是一种奇特的风蚀地貌“雅丹”意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此地的风蚀林倒映于湖水中,许多水鸟与野鸭在水中优游,实为难得一见的绮丽风景。

港澳台学子感悟青海自然风光

感受西北清洁能源发展

港澳台学子参观茶卡盐湖

    旅程最后两日游览的茶卡盐湖与青海湖,都是青海省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也提供当地民族重要的生活资源。茶卡盐湖是广为人知的“天空之境”,湖水富含钠盐,盐层较厚,贴近湖面,湖边有铁路支线连接青藏铁路。同学们穿着鞋套下湖体验,踩在雪白的盐层上,留下许多青春活泼的身影。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同学们乘船游览青海湖,对这一望无际,广袤四海的湖泊发出赞叹,也参观湖畔的藏族文化标志,聆听与青海湖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站在不同角度上理解与探索此地的文化。


以无字之书读祖国发展──国情实践总结

这次国情实践中,港澳台学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祖国西北的历史知识、自然环境保护、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第四日晚上的分享会上,各小组分别结合“敦煌的历史与人文”、“莫高窟与佛教东传”、“青海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青海藏族风俗与文化”、“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五个主题就所得所获进行了分享学习。

在报告中港澳台学子既点面结合又关注时事,从历史人文、多民族交流、国家扶贫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思考,深刻感悟到全面小康社会成果取得的不易,学会从多维度去读懂中国的发展。

港澳台办王柏荣老师在总结时鼓励港澳台学子,学会从舒适圈中走出来,将个人的理想寓于国家梦想之中,积极参加国情教育,既要看到庙堂之高,又要感受江湖之远。在课堂、在田野中学习从多个维度读懂祖国的发展,成为时代所召唤的青年。

1BA65

港澳台学子总结分享

结语:

五天的时间虽不足以览遍大西北地区的全部景色,但本次甘肃、青海之旅让同学们深入探索西北的人文与自然风光,欣赏许多未曾见过的特有奇景,为青春身影留下珍贵的影像纪录,在游览时亦不忘学习与思考,走近历史、拥抱自然,从多面向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